工艺流程:点浆→胀浆→上板→压榨→切块→半成品
点浆:采用盐卤点浆,浓度比做豆腐时使用的盐卤水浓度高2度,其用量为5%,点浆方法与北豆腐相似。但点浆速度要比北豆腐快,这样形成的豆脑大,保水性差,有利于压制和提高豆干白坯的硬度。点浆时豆浆的温度为75~80℃。
胀浆:点浆后需胀浆8~10分钟,用葫芦在缸内翻动3次,这样黄浆水就会浮在表层,待再胀浆5分钟后,用吸水管把黄浆水吸出,当豆脑露出后即停止吸水。
上板:豆干的压制,是用50厘米X50厘米X2.5厘米的方木板。上板时在木板上放一个45厘米见方的木框,木框高5厘米,木框上铺一块80厘米见方的豆包布。豆包布四角对准木框的四边,并把布压到木框底部,然后用葫芦瓢将豆脑舀到模子里,用一竹板把豆脑摊平充满四角,把豆包布封好取出模型框,即上好一板。如此操作数板后,将一缸内的豆脑全部上完,再将上好的板搬到压榨器上压制。
压榨:将浇好的豆腐脑移入液压榨床或机械榨床的榨位上压榨。开始3~4分钟内,压力不宜太大,待豆腐泔水适当排出、豆腐干表面略有结皮时,再逐渐增加压力。最后紧压约15分钟,到豆腐干的含水量基本达到质量要求时,即可放压脱榨。如果开始受压太大,会使豆腐干的表面过早结皮,影响内部水分的排泄,从而使产品含水量过多。
切块:各种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规格,按照产品的需要将豆干白坯切成不同块形。切块方法有手工切制和机器切制两种。手工切制要求切得整齐,不连刀,切制后翻倒在半成品箱内,准备再加工。
规格质量:表皮光洁,豆香味浓,入口软糯,每块重65~75克。四角方整,厚薄均匀。水分不超过75%,蛋白质不低于16%,砷、铅、添加剂和微生物等指标同豆腐。
商品保养:豆腐干须盛放在透气的竹匾中,堆时应按顺序排放,乱堆乱叠容易变质变形。当天销售不完的商品,为防止变质,可放在开水里煮沸,以延长保存期。
(加工订单 加工)
编辑:一百加工网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