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从利润亏损以来,转型成为最大的突破口,应该说,钢铁物流产业是一个具有发展空间的产业,在我国算得上是朝阳产业
。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近7亿吨,加上近6.5亿吨的进口铁矿石以及超过12亿吨的国内原矿产量,钢铁生产产生的货运量达40亿吨左右,钢铁物流规模巨大。据测算,2010年我国钢铁业物流总额约达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21.4%。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存在着丰厚的经济效益。
正是利益的驱动,时下不少钢贸企业“转型”,向钢铁物流业进军。一时间,一大批钢铁物流园、钢材城、钢材市场拔地而起,仅福建籍钢贸商在全国就建立了 150多家钢材市场。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钢铁流通企业数量高达20多万家,钢材市场830余家。若按符合“拥有加工储运功能”和“有商户入驻”这两项条件来划分,已有2000多家钢铁物流园区。如今,国内大中型钢企、流通商纷纷涉足钢铁物流园区项目,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钢铁物流业遭遇资金瓶颈
伴随着国内经济下滑加速,钢铁业今年1至5月利润下降了56.9%,全行业面临亏损。而下游施工企业拖欠货款,应收账款周期被拉长。双重挤压之下,钢铁物流企业资金链条紧张,而去年以来,融资成本不断上涨几成压倒钢贸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涉及2000亿元现货交易规模的钢铁物流行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正在加大。“钢铁物流行业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如果我们不认真应对,可能会面对更严峻的形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此间召开的钢铁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专家指出,若行业资金链断裂,或将导致中国钢铁产业供应循环中断。
银行晴天收伞
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华瑞说道,据统计,去年上海钢铁物流企业在各银行的贷款余额达1600亿元,钢铁物流企业作为主发起人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为298亿元,但相关调研发现,伴随着经济下滑、风险加大,银行方“雨天收伞”的自保行为加剧了资金困局,今年仅半年时间,银行顺周期收缩信贷并提高风险对价,上海和苏州两地贷款规模分别压缩了23%和31%,致使行业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
物流业:钢铁业的延伸
回去数年前,如果有钢贸商想办钢铁物流业,铁定被同行耻笑,因为当时的钢材贸易轻轻松松的就能一夜暴富;而物流业却是刚刚起步,模式难定,操作也十分复杂;然而,仅仅几年之后,钢贸亏本是常事,反而作为产业链延伸的物流业却蓬勃发展,利润率是钢贸本身的好几倍。
于是钢贸商、钢厂一窝蜂式地投资建设钢铁物流业,简单的一块地、几个仓库,几辆车,就敢号称钢铁物流产业园;这种混乱的增长,不但抽调了原本就紧张的钢贸行业资金,更多的投资人建物流园不为发展产业,而是当做融资工具,严重破坏行业信贷信誉;而真正的钢铁物流产业却在这一顿乱搞之中没落不堪,集约化、信息化、快速化等一项功能都未能解决,这是当前的瓶颈,但因为各种原因,很少有人愿意改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表示,应对当前困局,银行应对钢贸企业保持一定的信贷规模,可以用银行前几年收取的贷款保证金来帮助一部分钢贸企业。从政府层面看,可以采用政府出一部分、社会筹一部分的方式,设立一些针对钢贸企业的发展基金,来解决钢贸企业的一部分困难,同时适当减免税费。
延伸阅读:
7月10日,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主办的钢铁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研讨会以宏观调控下的中国经济形势、钢铁物流产业信心危机的成因、如何共建和谐共生的银企关系、金融维稳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钢铁物流产业信心提振方略等为主题,钢铁物流产业相关专家、企业代表、金融监管部门代表参加了研讨。
(承揽加工)
编辑:一百加工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