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南京下关一位做钢铁贸易的女老板自杀,让钢贸行业的困境一下子被放大并故事化起来。随后,钢贸业遇冷报道成为媒体热点。
而在这次钢贸业危机中,融资难又把水搅得更浑。
银行:“防抢防盗防钢贸”
2012年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这是我国GDP季度增速3年来首次跌破8%。
经济增长下滑,钢企首当其冲。据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2012年一季度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家电、服装等5个产业下行至偏冷的“浅蓝灯区”,其中钢铁产业已逼近过冷的“蓝灯区”。
作为国内钢铁价格的风向标企业,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7、8月连续两个月下调产品价格。在目前高产量、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等“两高两低”的挤压下,钢铁行业成为今年上半年业绩亏损的重灾区。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在34家黑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中,累计已有20家公司发布了中期业绩预告,仅宝钢股份、久立特材、攀钢钒钛业绩同比预增,其余17家钢企均报忧。
一线钢企业绩遇冷自然会传导至钢铁贸易。刘国明从事钢材贸易多年,他透露,如今部分银行放贷部门谈“钢”色变,更有不少商业银行内部流出“防抢防盗防钢贸”的说法。
今年4月底,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一份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钢贸行业信贷方向和政策。与此同时,各大商业银行在钢贸风险初露端倪时为了防控风险,对钢贸商施行了紧急收贷政策。据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初步统计,从年初到目前为止,融资规模收缩了25%以上,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以来,银行以信贷结构调整为由,提高企业贷款授信门槛,眼下钢铁贸易业10多年建立的诚信联保系统受到严重冲击,钢贸企业资金流动性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联保双刃剑:保则多家,伤则一群
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华瑞指出,钢贸商上遇钢铁生产企业全行业亏损,下有市场需求萎缩,挤压使其资金链条愈加紧张,而去年银行不断上涨的融资成本成为压垮钢贸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海一钢贸集团公司负责人周伦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只要有融资需求,情况就都很困难。钢贸业中70%~90%的企业都需要融资。”
为避免资金链断裂,钢贸厂商从银行贷不到或者贷不足时,联保互保便浮出水面。这种商家或者个人彼此互为担保的模式,被业内人士认为是“防火墙”,但在危机面前,负面效应也伴生而来。
上海最大的钢贸商会福建省周宁上海商会执行会长肖志成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从事钢贸业的岳姓老板,想从某银行贷款1000多万元,之前的贷款还没到期,银行要他提前还上,然后贷给他1000万元。岳老板为提前还贷,四处托人借钱,包括自己的外甥,外甥又把亲朋借个遍。岳老板答应大家,半个月后还钱——那时银行贷款该下来了。半个月过去了,审核资质、评估抵押等都没问题,银行说好的贷款却批不下来。没有钱,钢贸生意停摆了。外甥急了,亲戚朋友们也上门要债来了,衍生的债务链让更多人卷进来。最后,被逼至绝路的外甥,把舅舅家砸了一遍,甥舅都倾家荡产。
刘国明对记者说,一旦行业不景气、银行贷款出现了时间差,这种民间借债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商会企业间的联保互保也一样:为应付债务或者融资的高额利息,一些钢贸商会把借来的钱投入到一些高回报但同样高风险的业务中去,比如炒股票、期货、房地产。一旦投资失利,钢贸商即遭遇灭顶之灾。更有甚者,一家公司破产,导致银行对联保的其他几家公司同时收贷,这也正是联保双刃剑的表现:保能保多家,伤则伤一群。
解困,需金融适当支持
成立于1996年的周宁上海商会,现有企业会员1600家,22个分会,中国最大的钢贸商几乎全是商会会员。肖志成见证了钢铁贸易的潮涨与潮退。他现在最着急的是,“如果政府、银行、企业不能共同面对这个问题的话,恐慌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很有可能从行业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
记者接连遇到几位钢贸企业负责人拒绝接受采访。有业内人士说,老板们不愿对媒体说话一方面是行业确实境况不佳,另一方面也担心媒体报道后银行更加恐慌,控贷、收贷更加严厉。
2012年6月,苏州银监局推动建立起化解钢贸风险的“主牵头行制度”,目前苏州地区43家钢市已分别对口包括工行、农行在内的10家商业银行为主牵头银行。牵头银行对43家钢市进行分类,其中多数钢市被列为支持类和稳定类,常熟龙星、苏州金坤等少数钢市被列为清理类市场。7月,为确保苏州钢市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苏州银监局在钢贸市场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一是既要维护支持类、稳定类钢市的正常运行和商户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好金融资产安全。二是进一步落实牵头行制度。对于“支持类”钢市,不压贷、不抽贷;“稳定类”钢市,则要重点做好资产保全工作,对其中有继续经营意愿的商户,在做好资产保全的前提下,给予适当支持。三是按照“分类处置、一市一策”原则,银行应尽快拿出各钢市的风险处置方案。
不过苏州这一举措并未引起广泛共鸣,很多地方的银行对钢贸融资依然态度谨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如果钢贸企业采用全额担保、不动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审批通过的可能性会比较高。但目前钢贸是行业政策风险比较高,市场波动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授信额度会逐步收紧。”中国联合钢铁网分析师胡艳平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也是钢铁行业最近十多年累积起来的问题,熊市的环境下才会优胜劣汰。”
肖志成认为,苏州金融主管部门的做法非常好。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出了问题不能回避。银行不该完全不管钢贸企业死活,一味收紧贷款;有的钢贸企业做亏本了,还不起债务则期望浑水摸鱼。银行业和钢贸业都需要检查和自省。”他接着表示,“当一个人患病的时候,应该输液,不应该抽血。”
为此,早在两个月前,周宁商会就发出了一封致上海国有、股份、城市、商业等银行金融部门的公开信,希望银行可以平稳放贷,而非对所有钢贸企业不分好坏“一刀切”。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第十届副委员长成思危在7月10日的“钢铁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指出,“银行如果对所有的钢贸企业都一律收紧信贷,那必然会造成严重问题,所以银行应该随着钢贸行业结构的调整,有保有压,扶持那些好的钢贸企业,帮其渡过短期的资金短缺难关。”
釜底抽薪,银行起诉多家钢贸企业
公开信发出一个月后的7月,在上海的钢铁贸易商们似乎喘了口气。然而,喘息未定,多家银行多纸诉状又将亟需“输液”的钢贸风波推至浪尖新高。
8月3日,记者从“上海法院网”得到消息,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保证合同纠纷”为由,已经对包括上海逸驰钢铁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闽昊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锦鹏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善龙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舜泽钢铁有限公司、上海惠锦钢材(集团)有限公司等钢贸企业提起诉讼,上法院将在8—9月进行公开审理。
“催债”的不只是民生银行,还包括光大银行上海金山支行、建设银行上海杨浦支行、建设银行上海崇明支行以及杭州银行上海分行,涉及钢贸企业20余家及数十相关人等。
对于起诉钢贸企业,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内部人士钱小姐则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钢贸企业)贷款逾期没有偿还,银行这是很正常的诉讼,没有什么特别的。”
据中钢协7月30日最新公开信息,6月份全行业利润总额为-1.18亿元,月度销售利润率为-0.04%。今年上半年全国钢铁行业累计实现利润23.85亿元,同比下降95.81%,销售利润率仅为0.13%。
在行业遭遇极端严寒和银行融资通道快速逼仄的双重挤压下,留给钢贸企业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融资是钢贸企业运营的特点,但也并不是没有游离于融资圈之外的。周伦淘告诉记者,“不担保、不联保、不融资,自己独立做的企业也有,他们现在就没受到什么影响。”
钢贸业危机演变历程
5月
南京下关区,一位年仅35岁的钢贸行业女老板自杀,被疑陷入“融资黑洞”,钢贸行业困境引起多方关注。
6月
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与福建省周宁县上海商会联合发出致上海市各商业银行的公开信,建议银行对钢贸企业区别对待,不要一味限贷。
7月
公开信引起上海银监局注意,随后随后民生银行、深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四家银行上海分行伸出援手,表示给予钢贸企业的贷款总量不变。
8月
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的上海市分行及多家支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保证合同纠纷”等理由起诉多家钢贸企业
(一百加工)
编辑:一百加工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