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已近尾声,日前,一淘网召开座谈会,通过其统计数据向全国媒体“还原价格战真相”:此前“京东所有家电价格均比苏宁线上线下便宜”、“苏宁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国美网上商城全线商品价格将比京东低5%”的各种“宣战词”均未能完全兑现。腾讯旗下易迅网CEO卜广齐也指出,从本质讲,这次炒作完全是一场营销骗局。
“最低价”半数都无货
一淘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上周的价格战中,实际降价幅度并没有达到电商对外宣称的那么大,数据分析师陈航表示,从一淘网监测到的数据来看,“8·15”当天真正降价的商品仅有5%左右。
而先涨后降似乎也成了行业默认的“行规”。一淘统计发现,在“8·15”价格战开始前一天晚上,部分商家悄悄提高了商品价格,其中京东商城、库巴网、苏宁易购、国美、当当、易讯均有不同比例商品涨价。
“商家一开始就把价格战限定在了大家电领域,其实这是一个目前网购并不太热门的领域。”业内人士分析,商品降价的金额平均不超过10%,降价幅度远远没有像商家自己喊的“你敢1元,我就敢0元”那样吸引人。另外,网友还发现,想要真正抢到一个特价商品并不容易,在一上午4个小时里,不少商品都出现超过5次上下不断地调价。
根据统计,在价格的对比中,苏宁、京东、国美分列降价榜的前三位,其中苏宁的降价幅度为4.4%,京东为2.8%;许多网友表示,价格战当天,在苏宁和京东花两小时注册下单,结果被通知没货。实时查看“比价擂台排行榜”发现,在许多标榜“最低价”的商品中,超过半数都处于无货状态。缺货率表格显示,15日当天,京东的缺货率高达29.63%,国美为2.76%,苏宁为11.12%。
降价秀赚足了网络流量
通过这场全民关注的价格战,电商们都不敢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消费者更像被动地参与了一场“骗局”。
吸引微博关注人数超过6000万的这场电商行业价格战,在微博营销的无限量放大后,最初曾让身在国外的游客恨不得马上回国参与家电抢购。
虽然存在炒作嫌疑,但这场降价秀让电商们赚足了流量。网易的数据显示,京东和苏宁易购的流量明显上涨。京东稳坐流量第一位,苏宁易购的流量涨幅达到惊人的706%;国美的涨幅同样不小,达到了463%。
就在双方口水战正酣时,他们自己宣传的销售额已经双双破表。仅8月15日半天时间,京东大家电的销售额就突破2亿元,全天大家电销售额突破3.5亿元。而截至15日下午6时,苏宁易购网站访客数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0倍,整体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了10倍。
行业观察家龚文祥认为,电商行业普遍存在销售注水的情况,苏宁易购也不例外。“按照行规,电商公布的销售额需要打五折。”他透露,目前电商公布的销售额实际是下单额,而从下单到成交会有50%流失。
“低成本营销”成大忽悠
在电商新秀京东与老牌渠道苏宁、国美“口水战”休声时,身处其中的消费者却越发感觉到自己被戏弄。
当当网CEO李国庆说:“所有不真降价的价格战都是耍流氓,所有不说真心话的价格战都是大冒险,所有先涨后降的价格战都是大忽悠。不幸的是,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场‘闹剧’。”一位公关公司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这种“炒作式”宣传确实非常有效,业内已经把此奉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广告传播案例了。
经济不景气,电商们省掉了巨额的广告投入,通过微博玩起低成本营销。一批批期盼买到便宜家电的消费者失望而归。就像网上的评论:比或不比,涨涨跌跌就在那里,抢或不抢,缺货早就在那里。业内人士直指京东约战苏宁、国美的目的,就是一个营销骗局,借机清理库存。
从表面上看,电商价格战的结果是让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消费者而言,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价格下降,当然是好事,消费者似乎是直接受益者。但是,如果电商之间的价格战超出了法律的允许范围,消费者就有可能从受益者变成受害者。
对此,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赵占领指出,先提价后降价的做法是一种虚假优惠折价,属于价格欺诈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的。
(工 加工)
编辑:一百加工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