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的5个故事,昨天被很多财经人士的微信群纷转。故事揭示了内陆的重庆如何通过创新获取改革红利,成为开放高地,颇有借鉴意义。
第一个重庆故事,是如何在内陆地区创新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45%左右,过去由于大进大出(零部件、原材料从海外运到沿海,再从沿海把整机销往海外),离沿海越远成本越高,放在内陆不合算。重庆是怎么吃这块蛋糕的呢?一是延伸产业链,每台电脑不仅总装环节在重庆,80%的零部件、原材料生产也在重庆。同时,通过创新销售结算,把以前外资企业在海外进行的离岸金融结算也放到重庆。二是形成产业集群,如零部件、原材料、整机上中下游的产业集群,同类项产品、同类企业的集群,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由于这些做法,蛋糕大了,成本低了,放在内陆也合算了。目前,中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2/3,其中重庆占1/3,沿海占1/3。
第二个重庆故事,是通过渝新欧(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开放高地。重庆建成了世界级电脑生产基地,但向外运输是个挑战。40%的产品要运到欧洲,如果从重庆运到广东,再从广东坐船到欧洲,差不多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时间,不仅消耗时间,还有到沿海2000多公里铁路,然后再加上2万公里海路的运费,划不来。重庆的做法是,把内陆到新疆到欧洲的铁路,通过创新升级为“欧亚之间的运输大通道”。一是把沿线的六七个国家的关检,通过一卡通协定(关检互认,执法互助,信息共享),只需一关关检,一路过去,不再复检。第二,每个国家的铁路运输都有运行时刻表,如果没有编入,一个火车要横跨几个国家,只能是编外或慢车,开开停停,这也进行了协调,形成确定的线路和运行时间。三是定价格。这些问题解决后,“渝新欧”就得以成功运行。重庆渝新欧火车站也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和保税物流园区。
重庆还有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地票制度、通过投融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的精彩处在于,只要有梦想,敢想敢干,总是能够干出新事,创造新价值。
(心 加工资讯)
编辑:一百加工网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