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10月6日电 (记者龚金星、戴鹏、任胜利)雨过天晴,阳光照在玉米地里,绿油油的一望无际。河南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90后”小伙刘记森,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麦子大丰收,玉米又长得恁喜人,风调雨顺,年景好啊!”这个过去对农事不闻不问、一心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如今念起“农经”来,颇得要领。
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流转耕地1万多亩,被当地农民誉为“兄弟姐妹打工去挣钱,天华合作社托管代种田。”今年初,理事长刘天华作为基层农民代表走进中南海,向总理转述了周口流行的顺口溜:“种田不蹅泥,打药用飞机,麦子一般齐,产量年年提。”
1280多万亩良田沃土,数千年农耕文化,造就了周口人的性格:爱粮如命,惜地如金。
在周口,无论是一望无际的田园,还是房前路边巴掌大的寸土,都种着庄稼。周口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耕地面积为1284.288万亩,比国家下达的保有量指标1281.183万亩多出3.105万亩。
周口的田间地头,会经常看到手拿本本、头戴草帽、被农民称为“粮保姆”的农业技术员。是他们打通了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一大批高产、优质粮食新品种在周口得到广泛应用,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近80%。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小麦种子产业成为打造“中原粮仓”的助推器。去年由周口市农科院培育的小麦品种“周麦27”百亩方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821.7公斤,创造了国内最高单产纪录。今年“周麦27”以亩产780.9公斤的成绩,创造了小麦千亩方单产的新纪录。
“粮食吃不完,手里缺钱花”,是周口人的窘境。如何“既让国家粮袋子满满的,也让种粮、保粮人钱袋子鼓鼓的”?周口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通过土地流转,变分散经营为规模化生产,发展农民合作社10100多家,在河南省占第一位,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不减少种粮面积的前提下,发展高效、生态、无公害经济作物,土地复种指数多年稳定在230%以上,既丰富了城乡菜篮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各类粮食加工企业1000多家,年加工能力近400万吨,酿酒、面粉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带动了种粮农民收入增加。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740多元,增长9%以上。
(揽加工 )
编辑:一百加工网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