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坏消息频繁出现的钢贸圈,董浩就职的担保公司的董事长被捕,虽并未引起轩然大波,却掀开了一起典型的钢贸融资担保案的冰山一角。
董浩是苏州高新区某大型钢贸担保公司的一名员工。7月19日,截至记者发稿前,这家担保公司所在钢材市场及旗下的电子商务公司均已关闭营业,包括酒店、典当行、贸易企业等多家与其有债务关系的企业纷纷向其发起诉讼。
这是继中担事件涉及钢贸商欠款4亿元之后,钢贸担保行业的又一起大案。
很难想像,这家注册资本过亿元的担保公司,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即沦落到如此窘迫的地步。
欠债3亿元
这家成立于2009年11月30日的钢贸担保公司,在当地算得上是中等规模。然而,今年5月份左右,在煎熬中,这家公司最终彻底坚持不住了,先后分三批辞退员工,差不多有五六十人被辞退。“有的员工还被拖欠着一两个月工资,加上辞退通知金及补偿金,公司欠我们差不多有50万元以上。”董浩说。为此,董浩等员工在6月初将自己所在的公司起诉到法院。“几经法院调解,我们同意赔偿金可以减半,7月15日还钱,但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消息没了,负责人也不见了。”董浩一脸沮丧地告诉本报记者。
起诉这家公司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员工。这几天,只要提到该担保公司名字,主管高新区的虎丘区法院立案庭包括其他一些执法人员都很头疼。
董浩说:“我们去起诉的时候,立案庭的庭长从电脑上拉出一个清单,里面关于该担保公司的案子,已经有六七个立案了,都是这担保公司欠其他公司和个人的钱。”包括酒店、典当行、贸易企业等多家企业均向法院提交了诉讼状。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该担保公司目前的银行还款缺口为2.4亿元,保守估计还有近一个亿的民间借贷款还不上。目前,该案件已经由虎丘区上升到苏州市专案组。
模式隐患
一直以来,以江浙沪一带为代表的钢贸聚集区的行业融资模式是行业内担保。钢贸市场自己组建一家或两家担保公司,在银行专用账户上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各钢贸商组成联保小组,经担保公司审批通过后,再向银行推荐申请贷款的商户名单和金额。
在钢贸市场形势好的时候,这种担保模式一度实现了担保公司、钢贸商和银行的三赢局面。以上海为例,2010年钢材贸易融资担保机构约有20家,担保资金约20多亿元。不过,这种看似强大的模式,却在行情急速下滑中凸显出脆弱性。其隐患在今年6月还贷高峰期集中暴发。在行情下行的情况下,每家钢贸商的口袋都不宽裕,谁都救不了谁。一家钢贸商出现资金断流,其他几家也跟着遭殃。
无法偿还贷款的钢贸商,只能从担保公司借钱还贷。钢贸商把借款还给银行后,再从银行把资金续贷出来还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再把这笔钱转给担保户。
随着无力偿还贷款的钢贸商越来越多,担保公司也被逼到了“悬崖”边。最致命的是,一旦市场中的钢贸商出现呆账之后,银行会从担保公司的保证金里扣除相应资金。为了保持现有信贷规模和保证市场其他商户的正常运转,担保公司只能把这笔钱再补进去。
连锁反应
据知情者透露,苏州这家担保公司的倒闭就是因为“市场中很多钢贸商户出现呆账,担保公司承担代偿责任,巨额的还款压力让其撑不下去了。”
截至目前,苏州这家担保公司已经替商户垫款至少3亿多元。而且,至今还不知道“底”在哪,最后甚至不惜通过高息民间借贷来替欠款商户还款。
临近9月,新一轮的银行信贷还款高峰已然逼近。本报记者连日走访了部分市场发现,现在能够安心做钢材贸易的企业已寥寥无几了,忙着处理债务、借钱找钱的企业数量却在骤增。
有着多年行业实践与研究经验的余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临近9月还款高峰,如果钢贸商再还不上款,自然会将还款压力转嫁到上游的担保企业,从而引发担保行业的危机。”这如同一个危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说,前期钢材贸易企业因资金链条紧张而出现的“骗贷”、“跑路”、“自杀”等个案,那么现在任何一个担保企业的崩跨,都将牵连打击一片钢贸企业。据了解,上海某担保公司因无力偿贷,不得不向其他担保公司借款。
夺命链条
在这条“夺命”链条上,高额的融资成本备受诟病。苏州市天创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雷向本报记者证实:钢贸融资成本确实很高,许多银行提供给钢贸企业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60%~100%。加上银行强制企业的固定存款成本,如购买的承兑汇票、各类理财产品等,融资成本就更高了。
钢贸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普遍月息为1.3%,按照上海钢贸企业总体1600亿元的融资规模算,银行至少要获取249亿元的利润,这还不算银行的各类手续费。
事实上,许多中小钢贸企业由于资质不够,通常是通过担保公司向银行借贷,而担保公司的月息基本在1.5%~2.2%之间。按此来算,钢贸企业1600亿元的贷款,最高成本在422亿元,已超过贷款额的四分之一。
有统计数据显示,仅在上海,2011年钢铁贸易企业在银行的融资规模已达到了1600亿元之多,而对比全国各重点城市来看,江苏地区排在第二。
补救行动
针对6~7月份银行到期贷款集中偿还期造成的钢贸资金链紧张问题,苏州市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集专题会议,探讨钢贸市场风险缓释对策。目前,苏州市已暂缓对钢贸类担保公司进行年检,要求市场内担保公司充实资产,同时将3家钢材市场列入清算级别。
苏州相关部门认为,担保公司是商户和市场的防火墙,要防止出现过度代偿导致资不抵债而引发的商户集体脱保。
为此,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督促银行降低保证金,要求银行对信誉好、运行正常的担保公司适当放大担保倍数,降低保证金比例。
上海地区也已经采取防范措施。目前,在上海钢铁服务行业协会的号召下,上海地区担保公司市场管理者与规模较大的钢贸企业成立了上海钢铁物流产业应急风险金,已筹集到1.5亿元首批应急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转贷的问题,留住足够的时间,让银行进行信贷的结果调整。截至目前,上海地区的钢贸担保行业运作基本正常。
( 加工中)
编辑:一百加工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