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产能持续释放、价格低位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大幅下滑的局面,钢铁行业整体陷入困境。在未来的时间里,钢铁行业的发展可能呈现怎样的趋势?又将遵循怎样的道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副司长骆铁军作出这样的判断: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调整期。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钢铁行业目前的困境与2008年相比,多出了行业周期性问题,是凭企业力量无法扭转的“命运”。那么,应该如何认识钢铁行业的周期性及其规律性?此次论坛嘉宾在《中国冶金报》记者的邀请下,在交流探讨中,问钢铁行业发展之“势”,论钢铁行业发展之“道”。让我们来看一看嘉宾们的观点。
行业周期:规律可循但不能完全解释当前困境
主持人:有人说,现在钢铁行业陷入困境,是经济周期在起主要作用。如何看待钢铁行业的周期性?目前的困局可以归咎于经济下行周期?
李晓波:任何一个产业,其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下去,有高速增长期,必然也会有消沉期。钢铁行业经历黄金增长期之后,出现今天的困难局面也是有周期性规律的,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
曹慧泉:钢铁行业确实是一个周期性行业,现在比较糟的情况是钢铁行业周期同经济周期重叠了。
李新创:钢铁行业本身有发展规律,与其相关的产业也有发展规律,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有发展规律,如果这三个周期重叠,会造成很多我们想不到的困难。但是现在行业很困难,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周期重叠带来的,其原因很复杂,需要有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看到钢铁行业本身存在的严重问题。一方面,我们在行业形势很好的时候,没有想着把上游的矿石资源也掌握在自己手里,说明我们在整个产业链上存在着问题;另一方面,钢铁行业同质化竞争太严重,更存在无序竞争。
余自苏:从全球及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轨迹来看,钢铁工业始终随着经济繁荣和衰退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呈现出先发展后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周期性变化。现在再出现过去那种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的可能性很低,但长期横在利润低位平台上的小波动会更加频繁。从目前来看,过度关注周期性的波动,再去研究中国钢铁会不会还有一个高速增长的可能,对于陷入困境的钢铁企业来说意义不大。
主持人点评:钢铁工业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是一个从动型产业。工业化简单来讲就是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第二产业包括建筑业和工业,这两个产业恰恰是用钢的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国民经济增速下来了,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的增速也必然下滑,就直接影响到钢材消费。但是,仅仅用周期性来解释钢铁行业目前的困难局面是不全面的,必须更多地反思行业内在的问题,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发展阶段:钢铁产业慎言“衰退”
主持人:如果用流行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个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推断,我国钢铁产业现在是处于什么阶段?
李新创:不能因为困难,就认为钢铁产业是夕阳产业。钢铁是最绿色的材料,目前还没有哪种材料可以完全替代钢铁。此外,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还远没有完成,而且后发的工业化国家的钢材消耗比都会超过前面的国家。比如桥梁,国外都是40%~50%的钢结构,中国的比例还不到1%。
迟京东:我不赞成用这种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定义钢铁产业。因为材料不是最终消费品,对材料产业的看法不能像最终消费品那样。比如手机,刚开始研发时是一个新产品,等大家都用了,就算成熟了,用一段时间大家厌烦了要求新款式,老产品就退出市场。钢铁产品不是最终消费品,用这种方式来看待钢铁是不准确的。欧美国家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时候就说钢铁产业是夕阳产业,后来经济一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一上来,钢铁工业又好了。
熊小星: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在我们现在看得见的未来,钢铁材料都具有不可替代性。钢铁工业肯定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只不过各个企业的发展会有差异。
余自苏:我国的钢铁产能巨大,但钢铁行业还不够成熟,仍然处于一种低端的恶性竞争的阶段。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在“极度的责任意识”下的企业领导,很容易陷入“大销售员”的心态,当期的得失心太重,形不成协商机制。钢铁行业的真正成熟,需要钢铁企业领导的心态成熟。
主持人点评:钢铁产品是不可替代的最经济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其属性决定了钢铁工业的定位,不会成为“夕阳工业”。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在没有对钢铁所有品种进行产品周期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产业周期,是不严谨的。产量的巨大,并不能代表产业的成熟,我国钢铁企业还须向发展达国家先进钢铁企业学习,摆脱低端无序竞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之“势”:需求峰值未现仍有上升空间
主持人:现在钢铁产量到达了一个高位平台,钢材价格也在不断下降,整个行业微利甚至亏损,钢铁行业的发展是不是已经到达了顶点?
王义芳:分析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钢材消费达到饱和点要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已经实现工业化;二是人均
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美国、日本、德国等国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6000美元时出现钢材饱和点;三是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且高新技术产业有相当发展,综合工业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达到上述3个条件还需要较长时间。
曹慧泉:我国钢铁消费还没有达到最高峰。衡量最高峰的关键是消费连续出现下降,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中国经济保持7%~8%的GDP年增长速度,那么对应钢铁行业3%~5%的年增长率是可能的。
余自苏:同意《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预测,我国钢材消费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2020年期间,峰值约为7.7亿吨~8.2亿吨,此后峰值弧顶区仍将持续一个时期。首先,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仍然没有完成,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中西部地区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步伐将继续迈进,工业建设对钢铁的需求很大;其次,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47.5%,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人均GDP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拉动钢材消费需求;此外,国家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钢铁需求增长的潜力必将大于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主持人点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应该理智看待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没有结束,钢材消费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峰值还未到来;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认清当前的形势,以及行业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前来看,我国7亿吨钢的市场已经很大,竞争激烈,未来上升的空间也有限。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把握钢材需求的变化快速响应,是钢铁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发展之“道”:跳出周期着力产业升级
主持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钢铁行业应该往哪些方面努力,走出低迷期?
曹慧泉:要跳出企业来思考问题、做决策,避免出现“囚徒困境”。比如限产,如果大家都抱着“我限产是为其他企业作贡献”的思想,最后就可能出现大家都不限产,整个行业都受损失的结果。大家要看到,我们是一个多层博弈,是要在这个行业里共同竞争生存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是只赌一把。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去鼓励守规则,限制不守规则的行为。
李新创:现在行业到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了。要把产业链做好,上游保证供应,下游保证销售。加快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是避免同质化竞争,更好地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途径。尤其现在钢铁企业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是加快联合重组的好机会。
迟京东:无论大小钢铁企业,今后都是要由规模品种的扩张转向质量和性能的提高,这个过程必须靠技术来解决发展的问题。但这不是说所有的最高端的品种我们都要去做。每一个钢铁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区域市场和目标用户去生产适合的钢材品种,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
余自苏:现在抓企业内部自身的竞争力建设,比抓外部的市场行情更重要。在钢铁行业微利形势下,并不是产品结构最好的企业,而是机制最好的企业赚钱,尤其是“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这三项制度改革最彻底的企业赚钱。这三项制度改革亟须完善和深化,这关系到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及形成适应市场的机制。
主持人点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可能已经结束,钢铁行业也走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刻。只有跳出周期的思维,着眼于行业内部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产业升级,避开现有产业层次上的过度竞争,钢铁行业才会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加工 承揽加工)
编辑:一百加工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