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外需求严重不足、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钢价低位盘整、库存和资金压力增大等问题至今仍不见好转。在艰难的形势下,企业普遍运行困难,但同样的形势下,也有企业仍然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发展。
那么,从企业的微观角度来看,他们到底遇到哪些具体的“危”?一些企业又是从何处着眼,在市场逆境中寻找和把握住有限的“机”?让我们听一听本次论坛嘉宾们的看法。
形势之“危”,大家都体会深刻
主持人: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钢铁企业普遍都遇到了很多困难,日子不好过。根据您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些困难对企业的影响达到了什么程度?下一步,企业要重点关注的潜在风险又有哪些?
王义芳:当前,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期和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钢铁企业正在经受一场前所未有的“阵痛”。相对于前几次,这次调整的时间会更长、力度会更大,影响也更深刻。
顾建国: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短期内不会改变。恶性的市场无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钢材价格的下行。特别是今年以来,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但产量并没有明显下降,中小民营钢企粗钢产量增速更远超大中型钢企同期增速,钢铁行业陷入谁减产、谁吃亏的怪圈,经营形势比2008年第四季度时更为严峻。
熊小星:对很多企业来说,现在的行业形势已经关系到能否生存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才能保持生产的正常运转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因此,如何提升信心是一些企业最重要的问题。
苗青远:对西钢而言,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资金比较紧张。在困难形势下,银行对钢企的支持力度降低,进入亏损阶段企业持续“失血”;库存增加和8月份的冬储将占用一部分资金;不断增多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钢材出口,这些因素造成钢企资金紧张的问题。
郭永民:目前,中小钢铁企业处境非常艰难。特别是中小钢铁企业往往产品相对单一,其市场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主持人点评:虽然每一家钢企面临的困难不尽相同、每一位嘉宾的表述也不太一样,但是对于当前行业形势的看法几乎完全趋于一致,在危机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判断上都取得了共识。钢铁企业只有深刻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一些行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作出应对。
逆境寻“机”,到底路在何方?
主持人: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面临的困难往往可能就是企业发展的机遇之一。在行业低迷形势中,对企业来说,有没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潜在发展机会?钢铁企业应该从哪些方向入手来摆脱目前的困境?
王义芳:除了建议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外,各企业还是要立足自身挖潜增效,眼睛向内,抓好内部工作,来渡过这次难关。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同质化竞争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钢铁企业成本费用率在98%以上,价格、成本仍然是构成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降本增效仍将是企业的中心工作。
杨思明:信息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南钢已制订了“十二五”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将信息化作为重点打造的非钢产业板块之一,在服务好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还要向外拓展业务,努力发展成为一个对南钢整体效益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专业IT公司。
苗青远:当前,节能环保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成为主流。很多大型钢铁企业将在炼铁、炼钢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上投入更多,未来将有更多的新一代节能环保型技术和产品诞生。这是企业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
谢飞鸣:在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残酷的背景下,做大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实施精品战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重要举措。此外,加强产业链建设,不仅是钢厂获取上游稳定可靠的资源供应,规避因上游资源市场波动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有效应对钢铁行业利润向上游矿山企业转移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金融危机后钢铁行业竞争由单个企业竞争向产业链整体竞争转变趋势的必然选择。
熊小星:现在是企业提升管理、优化品种、开拓市场的一次好时机。在目前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关系企业生存的事情不能去做、不敢去做。此时转变职工观念,调动员工积极性更容易也更有效果。上半年,新钢吨铁成本相对于2011年降低了86元,效果大大好于往年。
郭永民:对中小钢铁企业来说,向下游行业发展,从事钢材深加工,是一个发展方向。比如从事贸易加工,给建筑企业提供初步加工处理。但在这些方面,中小钢企也存在着人才、技术、经验等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点评:即使在困境下,机遇也无处不在,关键是看能不能发现和抓住。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期望能够争取到大的外部机遇来帮助钢企脱离困境,显然已并不现实。我们必须从细处着手、从小处着手,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去发现企业发展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比如提升管理、优化品种、推进“两化”融合、延伸产业链等,弥补自己的发展“短板”,自然就为企业“突围”把握住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狭路”相逢,取胜要靠实力
主持人:在同样的困境中,一些企业受到强烈的市场冲击,但一些企业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那么,到底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应对困境的措施值得借鉴?下一步,钢铁企业要想确立竞争优势,要努力打造什么样的竞争实力?
王义芳: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充分将深化实质性整合与强化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的系统优化,不断提升协同效益,挖掘管理效益,实现深层次降本增效,使集团整体盈利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得到全面增强。
顾建国:要打造面向市场主动出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努力做到不丢市场、扩大用户群,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手段,延伸个性化服务内容,跟踪做好产品、商务、技术三项服务,并善于采用组合销售、捆绑销售的策略,在引导和满足客户多重需求的同时,为公司扩大销售、订单归并、优化组产创造有利条件。
李晓波:我们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不断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重点产品战略经营单位(SBU)、“技术顾问制”、“课题承包制”、“项目负责制”的作用,不断激发创新人才的活力,为企业应对危机提供支持。
迟京东:总体来看,不管大企业也好,还是小企业也好,今后都必须由数量品种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和性能的提高,必须转向靠技术来解决今后发展的问题。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区域市场和目标用户来生产产品,满足下游用户不断提高的要求,努力做到技术要高、成本要低,否则将很难守住自己的市场。
吕春风:钢铁企业必须以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加快结构调整、布局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比如,围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结构调整;围绕增强源头竞争力、提高资源保障水平实施结构调整;围绕拓宽发展空间、提高钢企获利能力实施结构调整;围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结构调整。
熊小星:钢铁企业要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要创新商业模式,与下游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合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比如,新钢在品种结构升级方面,努力打造钢绞线等金属制品的品牌效应,与用户一起把优势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
谢飞鸣:以方大特钢为例,我们积极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从追求多元化发展转向产业链延伸发展,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品种、质量、效益,坚持差异化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品,提升发展质量,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综合竞争实力水平已原同行业倒数几名,进入到行业前列。
苗青远:我们不把希望寄托在市场好转上,而是寄托在自身能力提升上。比如抓好“两个市场”,就是采购与销售市场、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在采购方面,西钢加大从俄罗斯市场采购力度,无烟煤总量90%采购自俄罗斯的,不仅原燃料质量有所提升,价格更为经济合理,而且也迫使国内煤炭供应商相应降低价格。
袁玉珠:在经营管理上,我们坚持“划定区域,重点对接,让利于人,持之以恒”的理念,培育了一批市场集中度高,竞争力强,信誉度好的客户群体。同时,我们将提高资源就地转化,延伸工艺流程,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深化加工,发挥最大限度的资源优势,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
曹慧泉:要想赢得竞争优势,钢铁企业必须要具有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推出新产品、新生产模式、新服务方式的能力,通过自己开发的新产品、新服务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精益管理和精益生产的能力,高效执行、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挖潜创效的能力等,归根到底是要有具有竞争力的盈利能力。
郭永民:中小钢铁企业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不仅从内部管理上,还要在产品结构上进行优化,如建筑钢材的升级,淘汰落后,产品升级等。要完成产品升级,还要进一步大力培育技术实力。
主持人点评:在当前的市场困境中,要想分得“一杯羹”,钢铁企业须培育更加突出的核心竞争力。上述企业家们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均是钢企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益尝试。其实,应对市场危机并没有秘诀,关键还是要把大家都能想到的措施做到、做实、做好。正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所说:面对国内钢铁市场的严峻形势,钢企还是要从品种、质量、服务、成本等方面入手,通过强化品种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加大成本管理力度等有效手段,扎扎实实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自然就可以做到持续盈利或减少亏损
|